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为文明婚礼“忙”而“乐”

发表时间:2024-08-20 11:21

/冯健人

为文明婚礼“忙”而“乐”,我甘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传承优秀民族传统,取其精华,剔除封建陈旧庸俗的糟粕,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移风易俗,不断改革,力创时代婚尚新风。

由于本人性情耿直,胸怀坦荡,为人热情,加之爱好学创作的缘故,乐于参加男婚女嫁、婚礼策划之类的庆典活动。从当年风华正茂不懂世事的未婚青年,到结婚成家为人之父帮同学、朋友、同事的子女操办婚事,一路走来四十多年,成双成对,先后不止200余对。直至如今,年逾花甲,退休后闲赋在家,一年四季还是忙不迭地参与年轻情侣的婚礼活动。

从自我感觉发自肺腑的说:婚礼是人生历程中庄重且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青年男女两个人的幸福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亲密联结。婚礼之前的提亲、订亲、送好、送红等每一个环节的举办,必一次次拉近两家的距离,一步步密切两家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共同的信任。婚礼是一对情侣走向婚姻的庄重仪式,也是爱情的最高升华和展现,它承载着永恒的誓言和坚定的追求信念。

笔者认为,婚礼是庄严神圣的,有了亲朋好友、同事、同学、领导、乡邻耳闻目睹的现场见证,必然要给新郎新娘留下铭刻心底、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婚礼上,证婚人、嘉宾代表、主婚人或主婚代表先后有序登台证言、祝福、祝愿,新娘会在如此盛大的典礼仪式感中,增强信心,提高勇气,渐渐融入新的家庭新郎也会在这样的隆重的仪式感中,转换新的身份,从单身到成双,从一人无牵无挂,到必须承担起新的人生重担,负起成人当立丈夫志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八十年代的豫西嵩山地区的农村不像现在男女青年结婚,仪式十分简单,几乎就没有什么婚礼仪式,唯一喜庆的方式就闹洞房

那时候,曾流传有俗话:“三天没大小”,又说是“三天没老少”。新人新婚当天晚上,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纷纷涌进主家的新人婚房,为了气氛,不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均可以对新郎新娘说笑逗乐,动手动脚,还有拉手搂抱。更多的是众人围成一圈,来回,无休止地推搡,搞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气喘嘘嘘,俗称:“闹花媳妇儿”“罗花媳妇儿”,还有在一条凳子上让新郎新娘过独木桥,新郎新娘相遇拥抱,互换位置,也有过分小子蹬倒凳子,新娘砸到新郎身上看笑话;更有用锅底灰、黑鞋油抹花脸儿、关门点谷杆草加辣椒熏人诸多不文明的恶作剧。

如此无聊闹房陋习,在农村山区延长了许多年,新郎或新娘碰了额头闪了腰,扭住胳膊崴了脚的事也时常出现。每逢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主家、新郎和新娘,包括闹洞房者都一个个显得十分的尴尬和难堪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话有了分量时候,就极力建议文明闹房。大家一块坐下来,新郎可以为闹房者每人发烟发糖,让新娘为大家点烟喂糖然后,再给大家讲一番深藏不露、生动有趣的恋爱故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后,农村人的生活经济条件和精神文化生活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千家万户的青年男女结婚形式也都随之有了新的转变。婚礼当天晚上,主家大门口连演两、三场演电影,闹洞房的热潮也由不文明的胡乱嬉闹渐渐地新郎新娘作陪喝喜酒,众人一块侃大山

那时候,主家和新婚夫妇答谢晚上的贺客的嘉宾其形式主要是在洞房内安排新郎新娘作陪,大家有说有笑,欢聚一堂喝喜酒。以此答谢新郎的那些同龄挚友铁哥,他们纷纷前来祝贺,送暖瓶、送被面和床单,也有赠茶缸、洗脸盆,还有穿衣镜,各不相同。本人送礼祝贺的同时,也曾经常受到推荐,主持祝贺一对情侣新婚夫妇的喜庆酒局。我让新郎为来宾好友一一发烟,新娘点烟;让新娘自我介绍,与新郎喝交杯酒互敬互碰,之后新郎斟满酒杯,新娘真诚敬上。三杯下肚,一一敬完,大家开始一分为二,划拳猜枚,双方打仗,直至对方有人不胜酒力醉倒方才纷纷散去......

读了作家胡宏涛嵩岳散文茶座”《充当婚礼司仪的日子一文后,我也感触颇深,情不自禁联想到了自己。

为什么呢?2009年9月26日,从我们登封三中七九届同学搞了联谊会后,我这个当时的副秘书长演变成了同学们子女办婚事的正秘书长。与人称“豫西大总管”的联谊会长赵德民、郝占水、以及赵国宏、范崇协、席新用等几个热心同学,经常义务为同学们子女的婚事精心策划,研讨方案,起草讲话材料,紧密结合登封绍杰婚庆、糖果爱婚庆、双喜婚庆、千俪文化等一家家婚庆礼仪公司,为一个个高中同学的家庭,为一对对有缘男女的情侣,为场场婚礼盛典,竭尽全力,全程设计,安排人事,无微不至,研究细节。

我委实不是婚庆公司的老板,也不是专业主持接受过婚庆司仪任何专业的培训。自己纯粹是从业余爱好开始,为准新人,设计方案,起草材料,逐渐发展到被逼上阵,亲自主持。由当证婚人、来宾代表、主婚代表,到主持婚前筹备宴会,婚后答谢宴会,最后发展到缘定今生的订婚典礼、婚前盛宴。主持新人的新婚典礼,倒是寥寥无几。但一年下来,仅此业余的免费策划、主持、材料、讲话义务,已经让我真的是盛情难却,却之不恭,经常是忙不迭地,实在为难,个人纠结不说,还只有硬撑。万籁俱寂的深夜,我静下心来,反复琢磨,虽然忙了,累了,随礼了;但也吃了,喝了,开心了,更是充实、健康、幸福了。

尤其是退休后,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无论是策划、主持、讲话或者是为他人起草讲话稿做嫁衣,也或者是迎宾接待、坐礼桌、哪怕就是倒茶、敬酒,一次次占了不少的喜气,赢得了些许的赞誉。特别是婚宴筹备、订婚仪式、送红送好,毕竟不是专业,全是被动行为为了主婚夫妇,为了一对情侣的终身大事,不留遗憾,我和大总管、执行总管、同伴们,对一次次活动,无不是起早贪黑,恪尽职责,尽心尽意,不忘传承家道孝贤,追求简洁淳朴,既不失高雅隆重,又时时追逐创新。

诸如姑娘靓妆出阁当天,男方迎娶团队一行,唢呐阵阵,吹吹打打,到了府前需要跨进三道门。我们嵩山地区传统的习俗是女方男男女女帮忙者,严把死守,紧紧围堵,必须大杯喝酒方才一一放行。为此也曾经因你挤我扛,猛推硬闯脏了衣服踩了脚,闹出一些不愉快。

鉴于此,笔者创新设计,由大总管与主家商议,推选三位德高望重执事者,在门口致辞诵诗,欢迎男方迎亲团贵宾代表饮酒进门。

甲辰龙年,荷放七月,有幸受邀参加好友女儿婚嫁,为其陈府千金出阁宋家,准备的迎宾进门三首小诗如下。

第一首:陈府千金喜出阁,娶亲天地乐。

     掌声欢迎敬美酒,接风洗尘杯喝!

二首:欢迎贵宾到门前,三杯美酒香又甜

     陈府代表来敬酒,三星高照连杯干!

首:步步登高到楼,进门先饮三杯酒。

     多饮三杯情谊厚,一路顺风娶亲走!

如此的策划设计,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既高雅文明,又不失待客之道。敬酒团会适当把握男方驾毡、引礼迎亲团代表的酒量大小,针对实际情况,具体斟酒、敬酒,欢迎迎亲团进门入府。

说句推心置腹的话,多少年来我接这些差事甘当绿叶,纯属锦上添花,全是娱乐爱好,反正不是商业行为,绝对的义务帮忙。为他人做嫁衣,爱心奉献,是我个人爱好文学诗歌以及内心本性由衷迸发,当然也都是缘自于当年同学、发小和同事、朋友、乡邻信任和鼎力支持

送好、送红是男女婚嫁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人对于子女婚事都是十分看重的一件大喜事,还都特别讲究仪式,时时注重仪式美。因为华夏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是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是治乱之本;“礼”也是德,是一种道德修养。“仪”是矩,是准则,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仪”也是与“礼”融合在一起种种仪式的总称。“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有曰:“不学礼,无以立”。

说到规矩,民间曾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俗话。首先,从文化上讲中国制礼的历史悠久,三皇时期就产生了规矩,神农时期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仪,继而,又经伏羲、轩辕、尧舜、周公等加以改进,直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奠定了极为完善的世袭礼仪制,如《周礼》是成书较早的关于礼仪的系统性著作。

其次,礼制仪法非常完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按各自身份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还纳入了台阁仪范、政治体制和教化程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周礼》、《仪礼》、《礼记》完备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和制度。

第三,礼仪早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权力关系、家族血缘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行应对等,无一不有礼仪可循。

那么,民间的男婚女嫁,在近些年来的送好送红礼仪规矩中,正常的风俗习惯就是男方去的人少,女方要略有多于女方的人数陪同。大多都是安排在酒店吃饭。主婚夫妇为表示对贵宾的一片诚心和欢迎,我在执事大总管和主婚夫妇的积极倡导建议下,设计策划并多次主持一次次的送好、送红仪式。

首先,由笔者作为主持上场,几句简单的铺垫,接着就由执事大总管登场致欢迎词,然后由女方贵宾代表致祝酒词。前后不过十几分钟,讲话人热情洋溢,真诚感人;现场气氛,高雅隆重,掌声阵阵,赞誉不绝。男女双方主婚夫妇,彼此敬酒,十分满意,现场嘉宾,一个个频频点头,本人也感觉良好。

正如作家胡宏涛充当婚礼司仪的日子文中所言。几十年来,我无论是当证婚人,或是来宾代表,也或者是主婚代表,婚庆公司提供那些大同小异、只填姓名、千篇一律的材料,我向来不用。而与众不同的是,但凡是让我参与负责的婚礼、婚宴致辞、讲话稿,首先是要做到了解新郎新娘双方个人及家庭籍贯、父母职业等最基本情况,然后起草书写。

的个人意识是:只有出自自己内心深处的语言,为每一对情侣量身打造,彰显其才华,突出其特点,富于情感,才更有分量,也最能迎合当时的情境,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倘若是千篇一律读读材料,走走过场,干巴巴的没有多大意义。

所谓新人新事新气象,就要时时处处突出家家的“新”、人人的“新”。无论热恋男女的定亲见面、送红送好,还是举办婚礼的小筹备、大筹备,还是婚礼圆满的答谢会,都必须不忘初心,因人而异,贵在独特,理当创新,并非死搬,一成不变。

我为文明婚礼“忙”而“乐”,愿当绿叶添彩放高歌。


分享到: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nfzgcw@163.com    联系电话:0371—57071957